张三坚回来了 2023-09-01 12:03 发表于北京
朋友们,我来了,我又带着电影观后感上线了,这段日子过得很充实,充分且必要地享受高原阳光的“毒打”,扎根村庄里和山路间的泥泞与牛粪🤠——并将这种行为叫做‘接地气’,以不同视角推进作品,弹喜欢的歌,聊有意义或没姓名的事情,在海拔五千米的山上顶着冰雹看电影(不过经身边朋友们反馈,我给他们推荐的五部电影,四部惊悚、一部犯罪悬疑😅,我自己都没意识到心理承受阈值如此之高,竟如此强大了么)😈
这部德国电影《paradise》,虽然在类型上被划分到科幻惊悚类,但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些离奇恐怖、以画面和声效渲染血腥诡异气氛的影片,主题聚焦的是科技发展与贫富差异的超现实事件,以艺术更满目疮痍的是生活,比生活更赤裸淋漓的是人性。
故事题材以贩卖寿命换取金钱为主,永望公司的销售员踏进偏远破败的贫民窟说服那里的人卖掉自己的15年时间来换取240万欧元,拿上这笔钱,他们可以永远离开这里,可以解决当下让全家却步的教育、婚嫁等现实问题,而这些寿命会通过医疗科技转移到买家身体以延长相应寿命。永望公司的老板在奢侈华丽的展会中心讲解表示,目标群体通常为那些亿万富豪、诺贝尔获得者或对于人类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以便他们为世界做出更多有利的事情。
讲演过程中镜头处理得冷静干净,一群衣冠济楚道貌岸然的上层精英仿佛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掌握所有人生死的权力,妄图操纵其生命。人性上折射出的残酷寒光让我想到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的结尾处,穿戴华贵觥筹交错的猪,在咆哮,在相互猜忌,窗外的动物看着猪,再看着人,它们已经无法辨认哪个是猪,哪个是人了。
影片通过探讨生命转换引发背后的人性问题,有关社会阶层差异问题也浮出水面。影片在视觉呈现上展现出人道主义的无力感,运用反乌托邦和未来主义的色调,一派末世逃亡感肃杀之气,荧幕里的海是昏黄的、天空是喑哑的,如黄沙侵袭前般压抑。
更讽刺的镜头是,以蓝绿冷色调为背景的城市,没有灯火万家的烟火气息,没有穿行通达的公车路牌,没有嬉戏打闹的孩童,在陈旧褪色的深色大楼前,鲜红硕大的宣传标语高悬在楼顶,‘STOP AGISM’(禁止年龄歧视),这是画面中出现的唯一亮色,也是深扎在阶层对立的人心里的刀锋,刺穿了美丽与丑陋、金钱与时间之间的谎言流下的鲜血。
一个人的价值从根本上就比另一个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吗?谁来决定?影片从侧面处处体现因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不同阶层差异带来的不平衡。男女主偷渡到波罗的海东岸立陶宛进行非法交易,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车接着一车装载着难民前来进行抽取寿命。想到08年世界经济面临全面大萧条,大量来自波斯海湾周边国家的超级富豪涌入日内瓦,他们在金融海啸到达顶点之际,享受油价暴涨带来的福利。日内瓦像一个平行世界,当世界其他地区贫困不堪时,这里的富人却更为繁盛,对大众造成损害的事,通常有利于精英。电影以宏观的方式来探讨这些社会现实问题,并在后半部分把选择的权力放在每一个生命体面前,交由他们自行抉择。
影片中这对夫妻原计划一边工作一边为自己的公寓支付房贷并计划着美满的未来,不料却因一场大火付之一炬,因无力偿还欠款,使得原本将寿命签给银行作抵押的妻子不得不被强制没收38年生命。
于是关于人性的抉择与反转就开始了,男女主的三次选择也是影片中最精彩也最极致的命运回旋。在强行被抽取38年生命的手术台上时,妻子第一次直面了人生中自己竭尽全力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无常,她除了接受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第二次,丈夫绑架夺取妻子寿命的老板,却误绑成了她的女儿,这时妻子有机会通过换取别人的生命来延续自己寿命,她没有选择伤害一个无辜的人,还在这个无辜者坠入沼泽地时,伸出了自己的手;而最后当这位无辜者将枪口对准她并接连按下扳机后,虽然枪里没有子弹,但这里妻子的理念和信念仿佛被枪击中并彻底剥离,不回头地走向了肃杀的路,她冷静决绝地换取了“无辜者”的青春生命。
反转的是,经历了价值观与生命转换的思考,丈夫选择走向相反的道路,站在妻子的对立面,加入了反对贩卖寿命组织。那个矢忠不二的保镖在看到老板丑陋的人性秘密后选择分道扬镳,永望公司的老板也没有选择将自己的寿命换取给女儿,故事结局荒诞冷峻,令人瞠目结舌,但一切非理性行为都有迹可循。
人性转折的脉络如草蛇灰线,隐隐勾勒着结局,影片将理想世界撞击现实并提出哲学问题,在人性宇宙形成直击黑暗深处的心理游戏。把每个人逼入绝境,看看每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让人耿耿于怀的偶然会形成必然,所有的选择只是当下某一瞬间的决定,故事的结局也不一定能完全评判道德的毁誉,青山沧海值得远望,心灵的姿态更值得聆听。
影片中有一句话,“青春听起来很诱人。但光有青春,并不会使人生更美好或更幸福,只是更长而已。”没有经历过在绝境下抉择的人是幸福的,但如果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也希望可以踏在自己未完成的旅途上,将自己不能留住的,扔在八月的风里,将世界无法留住的,放在心里。
所以,你会售卖自己的时间吗?